“货币冷战”在发达国家暗流涌动
原标题:“货币冷战”在发达国家暗流涌动
金投外汇网2月20日讯,近来,国际金融圈热议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货币战的风险。其中,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提出的“货币冷战”观点颇为吸引眼球。按照本词发明者的解释,“货币冷战”即为各国中央银行发起、以实现本币贬值为目标的隐秘政策宣示或行动,是隐藏在“桌面以下”的斗争。与此相对的是,各国在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场合热火朝天的谈判,或一些国家对另一些国家“量化宽松”或负利率政策进行口诛笔伐等“热战”。
去年9月,日本央行大幅购债,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钉住”在0%附近,间接引发日元持续大幅贬值。去年12月初,欧洲央行不动声色地降低资产购买门槛,亦推动欧元走软。加之美联储在2016年底加息,并给出2017年较强加息预期,这些因素相配合,使欧日等国在“货币冷战”中先胜一局。
进入2017年,英美亦加入了这场“货币冷战”,且手法更为隐蔽。英格兰银行悄然下调了“最低失业率水平预期”。这看起来与汇率问题不相干,事实上却能促使英镑贬值;美联储则暗示当前仍处于低利率环境,加之美国近期反复强调日本、德国操纵汇率,美元、英镑应声下跌,欧元、日元相应升值。美元在“货币冷战”第二轮中胜出,英镑也跟着沾了光。
那么问题来了:发达国家央行为何要搞“货币冷战”?原因有三。
其一,世界经济复苏显现周期性的不同步,加上财政资源普遍紧张,因此,美国以外的多数国家必须依靠货币政策或准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来推动复苏、应对危机,以本币贬值为目标拉动经济外向增长成为迫不得已的政策之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