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基础)全球央行痴迷于量化宽松这类非常规货币政策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6-01-21 13:50:53

原标题:(外汇基础)全球央行痴迷于量化宽松这类非常规货币政策

金投外汇网1月21日讯,2015年结束之际,全球只有少数地区取得了强劲增长。在这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急需快速增长以保持国内稳定的年月,这一状况堪称危险。它反映了各种因素,包括先进工业国的低生产率增长,大萧条遗留的债务负担,以及对新兴市场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重估。

那么该如何抵御需求疲软的影响?理论上低利率应该能促进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但在实践中,如果债务负担意味着消费需求持续疲软,新投资的实际回报可能会因此而崩溃。瑞典经济学家克努特·维克塞尔在一个世纪前定义的中性利率——简而言之,就是使经济回归充分就业以及稳定通胀所需的利率——甚至可能是负的。这也说明了央行为何会痴迷于量化宽松这类非常规货币政策。但这些政策究竟能否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充其量也只是有些含糊不清的证据。

另一种刺激需求的诱人方式是增加政府基础设施支出。但在发达国家中那些常规的基础建设投资早已完成。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有需要去维修或更换现有的基础设施(美国的桥梁设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大规模开支将提升公众对加税的焦虑,反而导致家庭储蓄增加,企业投资减少。

可以说,工业国家的增长潜力早在大萧条之前就已经下降。美国财政部前部长拉里·萨默斯曾用“长期停滞”这个广为流传的词汇,来形容希望更少消费的老龄人口和那些收入占全社会份额不断增长但却不愿增加消费额的超级富豪。

这种导致增长放缓的结构性因素,意味着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那些通过刺激更多的竞争、参与和创新来提升增长潜力的措施。但结构性改革会遇到既得利益的阻碍。正如时任卢森堡首相的让-克劳德·容克在欧元危机最高峰时所言:“我们都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只是不知道做了之后如何获得连任而已!”

如果国外发达国家是如此难以实现经济增长,为什么不能满足于较低的增长?毕竟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已经很高了。

其中一个要这样硬撑着的原因,就是履行过去的承诺。在上世纪60年代,各大工业经济体向广大公众许下了慷慨的社会保障承诺,该承诺后来又被对公共部门雇员所许下的不合理承诺所放大。此外,经济增长是社会和谐的必要保障,因为那些可以随时上街抗议的年轻一代必须工作,来支撑对老一代人的承诺。如果技术变革和全球化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增长只能产生更少的优质中产阶级就业岗位,那么就需要更多的增长来防止不平等问题扩大。

最后还存在着通货紧缩的恐惧心理,日本的例子最为典型,大家都说该国政策制定者放任价格下跌,需求低迷和增长停滞的恶性循环控制了整个国家。

事实上,这种传统看法可能是错误的。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灭时,当局并未清理银行系统或重组过度负债企业,导致经济放缓期延长。而一旦日本采取了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果断行动,人均增长率是足以和其他工业化国家媲美的。此外,2000至2014年间日本平均失业率为4.5%,相比之下美国是6.4%,欧元区为9.4%。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