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实盘》阴谋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着 评级机构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2-01-18 09:12:02

原标题:《外汇实盘》阴谋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着 评级机构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标准普尔周一将对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长期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该评级机构上周五下调了欧元区九个国家信用评级引发了政治上的怒火和投资者的不满。但是,欧洲大陆上如火如荼的主权债务危机无疑将再度成为汇市的焦点。

此次下调评级最关键的是对法国和意大利评级的调整。法国的评级被下调到AA+,展望为负面,而德国保留了AAA评级皇冠,同时展望为稳定。这一区别可能会导致已经超低的德国国债收益率进一步走低,异常不安的投资者现已将德国视为欧元区仅剩的具有流动性的安全资产。此外,此举还可能加剧这两个欧元区关键国家之间的政治紧张气氛,并削弱欧元区金融稳定基金。

标准普尔下调评级的理由似乎是几乎无可争辩。从这场危机自2009年年末在希腊爆发以来,欧元区到现在都未能有效地控制危机的蔓延。该地区领导人片面强调财政紧缩的做法又导致问题雪上加霜。政治斗争又导致急需的行动一再被推迟。只有欧洲央行因为承诺向银行提供无上限资金并且减息而获得了少许的赞赏。

周五的降级凸显了许多欧洲政府与评级公司之间痛苦的关系,政府试图削弱这些公司的影响力,淡化它们的评价。当初,国际评级公司给欧洲国家高信用评级时,欧洲各国领导人都纷纷称赞高评级是荣誉的标志。但当危机期间欧元区政府纷纷被降级时,欧洲的官员们却认为,这些公司不配作为金融系统和健全财政的官方评判者。

在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评级公司的名声受到了影响,因为它们没能指出美国复杂金融产品的弱点。而现在,欧洲政府认为它们的做法扰乱了欧洲的债券市场。欧洲政府试图削弱标普、穆迪和惠誉这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力。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因为它们的评级已经深深影响了金融规则以及机构投资者的行为。

三大机构的评级对世界经济都有巨大影响。有专家认为出现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评级机构对相关债券的风险作出错误判断。三大评级机构已不再是简单地传递信息,而是拥有一种决策权力。

《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写道:“当今社会有两大超级权力机构——美国和穆迪。美国用炸弹摧毁你,穆迪通过降低你的债券评级毁灭你。有时谁也说不准两者中哪个更厉害。”

1996年,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出版一项长期研究成果《无疆界市场》,该书宣告:谁掌控全球资本市场的定价权,谁就掌控了全球资金的流向,就掌控了主权国家的货币和金融政策,就掌控了主权国家兴衰成败的命脉。而当今世界掌控全球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定价权的,就是以穆迪、标普、惠誉为代表的美国信用评级机构。

2002年到2007年间,三大评级机构将总额约3.2万亿美元的房贷抵押债券中的绝大部分评定为最高级别AAA。但当危机来临时,它们又迅速降低这些金融创新产品的级别,放大了危机效应,被国际舆论普遍指责为金融危机的“帮凶”。

希腊债务危机一步步升级并演变成欧洲债务危机的整个过程中,三大评级机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欧债危机每次加剧背后都有评级机构的影子。评级机构每次调低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评级都会在金融市场上掀起巨大风波,对市场信心构成沉重打击。

截至2012年1月初,美国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达到极具象征意义的100%,与经济总量相等规模,而与之形成反差的却是2011年造就了美国国债30年来的“大牛市”。为什么一个收益率越来越低的投资品种也越来越使得全球投资者“趋之若鹜”?这似乎并不符合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和逻辑。

三大评级机构垄断了全球从企业到国家的信用评级业务,这种垄断地位使其缺乏应有的独立、公正、客观与科学性,它们用美国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评判其他国家的企业和主权信用,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南辕北辙,不仅无法及时准确地发挥预警功能,甚至会加剧金融市场动荡。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穆迪、惠誉、标普这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影响与操控市场,谋取不正当利益,甚至协助美国政府攫取政治利益。

信用评级功能过于重要,而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主导的信用评级体系却存在明显不客观、不公正、不合理。三巨头明显高估美国等发达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明显低估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自1949年穆迪给予美国AAA评级以来,不管经历何种经济金融危机,直到2011年8月前这一信用等级从未改变。但很长时间以来,美国债务问题就已存在,而三大评级机构却没有任何表示。

三大评级机构在欧洲的连续动作,使欧洲金融市场资金流向会发生转变。此而时,美国无疑称为收益方。目前全球市场只要发生某地区被降级,就会看到资金大幅流向被认为最安全的投资,那就是美国国债。

一般理解,在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遭遇降级后,一些保守型基金可能被迫抛售美国国债,此举意味着美国债务成本将上升,如果对冲基金选择做空美国国债,对美国的负面影响将更大。但事实上,美国国债却延续涨势,收益率持续下降,出现美国国债的“牛市”。被下调评级,要是换作其他任何国家,此举必然会引发一场抛售,但美国国债的投资者几乎连眼皮都没眨一下。

美债泡沫和繁荣的背后是美国债务的爆炸式增长。20多年以来,美国国债总数由1989年的2.7万亿美元到现在的15.2万亿美元,与经济总量持平,而美国发债规模也占到了全球三成以上,美国国债二级市场存量达到6万亿美元以上,的确可以满足全球源源不断的资金投资需求,但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如此顺畅的融资机制把全球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这种“火烧连营”的连带风险绝对要比今天的欧洲债务同盟更大。评级机构对欧洲的连续且频繁的动作之下,似乎空气中都飘散着一种阴谋的味道。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