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宽松效果在哪 信贷资源还是国企占据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5-07-06 14:10:36

原标题:货币宽松效果在哪 信贷资源还是国企占据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最关键的是缺乏一个政策利率调控标的,也就是利率锚。”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确定一个官方和市场都认可的利率锚之后,央行可以通过市场操作调控利率锚,进而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在一个完善的经济体和金融市场中,实现利率市场化后,各个市场及各品种利率均由市场决定,并相互传导。中央银行的调控也是按照市场化方式,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影响利率锚的升降,进而传导到其他利率品种,实现引导市场整体利率的目的。

在当前降息、降准等多策并举的背景下,实体经济融资利率下降却并不如预期,其重要原因就是利率传导机制的不完善。

央行货币政策如何向市场传递?在降息、降准的宽货币周期中,考察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除了货币政策执行本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传导机制,考虑传导机制必须考虑金融模型。”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在五道口金融论坛上表示。“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最主要的政策。我们希望货币政策给出的信号,能够顺利传导给实体经济,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判断和行为。具体来说,就是要反映到政府、企业和家庭。”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由于客观存在的国际收支顺差,人民银行对货币政策的调控工具主要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即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宏观调控。目前,我国正处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央行在2013年提出,未来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将是价格指标和数量指标相结合,并逐步转变为以价格指标为主,即通过调节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市场化方式,调节政策利率或预期。

“利率市场化后,央行政策利率的变动如何传导到其他中长期固定收益市场利率,政策利率能否通过市场利率变动有效影响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从而达到调控实体经济的目的,是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框架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指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