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必须解除银行贷款规模限制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5-06-26 15:11:13

原标题:利率市场化必须解除银行贷款规模限制

今日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表示,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并不必然意味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他认为,利率市场化应强调三点:一是让利率由市场决定;二是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三是摆脱对银行调控利率的认识误区。

李扬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解除银行对贷款规模的管制。信贷管制会造成资金传导机制不畅,有一部分资金不能够进入市场去显示自己。于是形成的货币利率就不可能是实际应该有的利率。

我今天在这个总题目下讲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在路上。今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很多的举措,4月份降息的同时提高了银行存款上限,不久前又推出了大额存单市场。所有这些举措让大家有一个感觉,利率市场化已经在加快,这点我是同意的。但有一些说法认为把银行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之后中国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我觉得还要审慎的对待这个结论。

首先我来说一下关于利率市场化的引述,坚持以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为总体方向,以提高央行调控能力为基础,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就是说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我们的顶层设计上强调了三个要点。

一是让利率由市场决定,由资金的供应者和资金的需求者在市场上自由的决定。中国现在利率水平很高,假定利率市场化全部做到位,假定政府不对企业、金融机构的行为加以限制,中国的利率水平是上还是下呢?我本人始终坚持认为在这么高的、这么长期的储蓄率的情况下,中国的利率水平不应该高,但现在就很高。这个情况我觉得在利率彻底市场化情况下应当水落石出。目前谁都说不清楚均衡利率在哪里,更何况有很多互不相关的利率。显然不是说放开银行存款利率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是以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为重点。就是说利率是一个体系,因为现实中没有利率,只有一个个具体的数字。一个市场化的利率就应当这样的利率分别对应不同的融资活动,分别反映不同的信用水平、不同的期限。同时,这些利率是互相关联的。一个利率水平动了,会影响到其他的利率水平。在中国这样的情况还不存在,或者说只是微弱的存在。

三是银行调控,现在我们调控有一些误区,货币当局如果说调控利率就是市场化的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就是行政化的手段,我觉得是非常错误的。我们讲在中国调利率就是央行宣布一下,第二天所有的金融机构按照它重新做帐。假定中国银行利率下降了,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并不一定认可这个下降,因为没有这样的机制在支持。因此在中国这种情况下,中国式的利率调控是一个再分配手段,而不是一个调控资金供求关系的手段。

这在西方国家会非常清楚, 比如说美联储宣布利率上升一个点,然后就会指示纽约联储按照这样的要求,如果上升的话就向市场上销售手中合格的债券,把市场利率逐渐逼到政策水平上。

也就是说,它的利率调控是通过市场手段解决,我们的利率调控是行政手段。这样利率市场化就等于跟别的东西差不多。这样比较一下,按照中央的决定中,这三个要求来看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放开银行存款的上限,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