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民企困局不能全怪银行抽贷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4-04-22 09:43:51

原标题:萧山民企困局不能全怪银行抽贷

杭州乃至全国实体企业困境可能随着房地产泡沫的消退而蔓延和加剧。杭州萧山企业批量死亡威胁与其说是银行抽贷,不如说是被房地产绑架的结果。

百强企业或批量死亡的传言再度牵动外界对杭州经济强区萧山乃至中国个别地区经济风险的高度关注。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浙江大企业“批量死亡”,类似萧山这样的民企重镇沦为“信贷危险区”。从媒体采访看,萧山把民企可能批量死亡或者目前遇到的困局归结为与企业互保有关。一些互保企业出问题,银行一看贷款有风险就去收贷,其实“它们自身经营是好的,如果银行不收就不会死”。

不可否认,多少年来商业银行与企业的关系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商业银行往往扮演锦上添花的角色,针对包括国企大型企业、上市公司、行业性垄断企业等在内的“好”企业进行主动营销,把贷款送上门。而另一边却是中小微企业资金严重匮乏,银行不理睬。

在看到银行锦上添花的一面时,也应看到其落井下石的另一面,即一旦传言企业经营有风吹草动,众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就会一窝蜂般“残酷无情”地上门收贷抽贷,不惜将企业告上法庭。再优良的企业、资金实力再强,也难以抵挡多家银行同时收回贷款。特别是像杭州萧山连保贷款企业众多,一旦一家企业贷款还不上,众多连保企业都将负连带法律责任。

但是,商业银行“嫌贫爱富”是金融资本的天性决定的。资本包括金融资本,哪里利润高就往哪里狂奔;哪里有风险,逃跑最快的就是金融资本,甚至发生捂住钱袋子惜贷的情况,甚至不顾爆发金融危机或者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和助推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因此,商业银行在企业可能发生经营问题、贷款面临风险的情况下,到企业收贷抽贷是本能反应。

杭州萧山政府管理部门、银行业监管部门、企业以及银行应该及时沟通,及时通报企业真实经营情况,防止银行盲目收贷,造成本来经营没有问题的企业出现问题。银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要企业没有发生救不活的致命性问题,就应该给企业一定的缓冲期,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当然,杭州萧山企业面临的批量死亡威胁,绝不能全怪银行抽贷。关键是要反思宏观经济形势和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宏观经济大势看,本质上还是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时4万亿大投资红利彻底消失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产能严重过剩了,这些企业经营风险必然暴露出来。即使银行不抽贷,这些企业也会死掉,连贷款一起死。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本身的盲目扩张,特别是在房地产持续十年火爆的情况下,弃主业而进入房地产行业,酿成了今天批量死亡的威胁。“至少1/3的企业都有投资行为。有些企业主业不管,去搞副业。”一位政府管理人员说,许多老板利用企业作为融资平台,加大产能扩张,投资房地产等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在缺乏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的背景下,资金来源更多依赖银行贷款,负债率攀高,“拉郎配”式的互保链急剧膨胀,使得企业资产质量下降,生命周期缩短。工业利润本来就不高,很多企业投资了房地产,原本想三五年就能够收回钱,没想到那么快遇上了调控。

杭州萧山企业批量死亡危局与当前杭州房价快速下降引发的蝴蝶效应一脉相承。这一方面预示着杭州乃至全国实体企业困境可能随着房地产泡沫的消退而蔓延和加剧,另一方面杭州萧山企业批量死亡威胁与其说是银行抽贷,不如说是被房地产绑架的结果。

这警示我们,一定要保持定力,承受和忍耐当前房地产泡沫被刺破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伤痛,使得中国经济彻底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彻底解开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绳索,促使经济结构转型彻底成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