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贷款解农民燃眉之急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4-03-24 11:53:22

原标题:农业贷款解农民燃眉之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在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形象地将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比喻为“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那么,在目前我市的春耕备耕中,各涉农金融机构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广大农民?

银行50亿资金扶持农民春耕备耕

立春前后,我市春耕备耕工作全面展开。春耕备耕历来是涉农资金供需较为集中和旺盛的时期,也是涉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

“兵马”未动,资金先行。以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为主力军的涉农金融机构,把保证春耕备耕资金需求作为支农惠民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大支农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我市春耕备耕生产。各涉农金融机构纷纷做到早调查、早摸底、早落实、早投放,组织信贷人员逐村逐户了解农民春耕备耕资金需求,根据需求制定贷款投放计划;同时加强与政府和农业部门沟通联系,积极开展农业产业摸底调查,及时了解当地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需求等情况,优先保证春耕备耕资金需求,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如五原农商银行在对农户充分考察以及对往年贷款信用度评估的基础上,将信贷特级户由2013年的1400余户,增加到今年的8700多户,预计12亿元农贷资金中将有4亿左右由特级户申领。

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各家涉农金融机构也积极开发针对性较强的农业金融产品。如农行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推出“强农贷”、“富农贷”等信贷产品,为农民提供多样化服务。

在发放贷款方面,各家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全程实行“阳光放贷”,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简化办理手续,及时足额确保春耕备耕生产的顺利开展。对有生产经营实体,具有一定规模的农牧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牧产品加工户以及农牧区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等经营大户,只要符合贷款条件的,实行扩面增量,全力支持。如中旗联社目前已经向8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2090万元。记者了解到,截至2月底,我市已发放春耕备耕贷款近50亿元,目前,贷款还在继续投放。

人民银行提供的支农再贷款是涉农金融机构春耕备耕资金的重要来源,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分行已发放支农再贷款1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市农村信用社春耕备耕资金投放。

农民种地贷款很方便盼一年两次贷款

立春过后,万物复苏,正是农民们播种“希望”的春耕时节。为了今年能有个好收成,许多农民制定着自己的种植、养殖计划,盘算着购买哪些农机具、农资产品,也估算着今年该贷多少钱。

“我今年贷了10万,把农商行给的额度都用了!”五原县复兴镇民生二组的张海军说。由于种得地多,信誉度好,张海军在去年被五原农商银行评为了小额信贷特级户。“我感觉这个特级户也算个荣誉,说明咱信用好,人家贷款时候放心。现在的农商银行给我的感觉就是效率高了,你去阳光信贷大厅填完单,没几天款就打在卡上了。”张海军告诉记者,去年他买了100多只羊,攒的钱全用光了,好在今年能贷款10万,解了燃眉之急,“我准备用5万买饲草料,剩下的5万种地用。”

记者了解到,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民贷款的“胃口”变大了,“欲望”变强了,农村春耕信贷资金需求也日益旺盛。我市涉农金融机构也针对农村贷款需求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跟进服务,与时俱进地做好支农工作。各家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均适当扩大贷款授信额度,将信用好的农户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7~10万元,种植、养殖、加工业等特色大户的授信额度也大幅提高,以满足农村不同群体的资金需求。

采访中,一些农民也对金融机构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果一年能分两次贷款就更好了。”杭后三道桥镇农民霍奥生说,他今年贷款6万元,种地前期投入在2万元左右,大头是八九月份收割时的机械费、人工费等。这一部分钱暂时用不着却要背利息。但如果现在不贷那么多,后期需要时就贷不上了。为此,霍奥生每年要多交不少利息。他说,农业生产利润薄,农产品价格也不稳定,如果每年七八月份能再贷一次款,农民的负担会减轻不少。

对此,几家农商银行负责人均表示,这是由国家统一调控的,如果春播贷款没有用完,剩余部分将用于中小企业或其他领域。如果农民春播时不贷足款,后面就没有指标了。

涉农经济组织资金需求大

农民种地贷款不难,而在农村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设施农业经营者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的则被贷款难所困扰。

现代农业的魅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因资金不足产生“成长的烦恼”。临河的刘佳种养殖合作社今年想要扩大经营,需要贷款200万,而如果按照农商银行去年给的60万额度的话,资金缺口有100多万。“2008年成立的合作社,当时没有办合作社相关证件,信用社提供的是联保贷款,最高贷30万。去年证全部办下来以后,可以用信用贷款,农商银行把额度提高到了60万,不过需要担保公司担保。但是这样的贷款额度解决不了大问题,我们很多资金还需要自筹。今年我们资金需求在200万以上,农商银行给不了这样的额度,其他银行要加各种各样的条件,顺利贷下款来,难!”刘佳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刘旭平说,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卡住了合作社快速发展的脖子。

农业发展需要资金。刘旭平告诉记者,刘佳种养殖合作社开办的脱水菜厂目前有30多台烘箱,去年投资种了100多亩松树,今年还要购买基础母羊搞养殖。“搞农业都缺钱,前几年投的钱什么都看不到,完全不像工业项目见效快。”刘旭平说,像我们这样的合作社每年带动村里100多名农民致富,理应得到更多金融支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刘佳种养殖合作社这样“吃不饱”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设施农业经营者还有不少。刘旭平说,听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新政策,允许农民用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希望这个好政策尽快得到落实。

对此,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农牧民的房产、土地等权证不齐,又没有其他经济组织为其提供担保,也没有足够的资本去抵押,农牧区金融机构受农牧户分散、涉及面广、贷款额度小、农牧业风险大等多种因素制约,又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对一些设施农业经营者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趋于保守,资金的短缺成为这些组织和个人发展壮大的“瓶颈”。

虽然我市目前推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等新举措,各旗县区也积极与银行协商,争取贷款,各涉农金融机构也在不断放宽贷款额度,但像刘佳种养殖合作社这样“吃不饱”、贷款难等现象,还需要我市相关部门及各涉农金融机构想方设法,做更多的工作为其提供金融便利。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