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贷款不用出门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4-02-25 11:08:39

原标题:农民贷款不用出门

一张张朴实的面孔,一句句感激的话语深入人心。这就是屯昌县南吕镇农民给人的第一印象。2月23日下午,记者走访了屯昌县南吕镇天富槟榔加工专业合作社。

说起省农信社开展的小额贷款,村民们无不叫好。

“今年是我向农信社贷款的第6个年头了,现在合作社人数已达到57人,”屯昌县南吕镇东岭村农民程煌对记者说,“去年槟榔受负面影响没赚到钱,前年赚了22万呢。”

近年来,作为省农信社第一批小额贷款试点之一的屯昌县,在信贷员和东岭村党员程煌等人的倡议下,2010年8月成立天富槟榔加工专业合作社,从事槟榔种植、加工、运销,种植、加工、销售、技术服务都由合作社完成,有效解决东岭村户各加工大户的分散经营问题,在合作社理事会的运作下,带动农户260户,涉及槟榔3500亩。2012年实现半加工青果600多万斤,实现纯盈利1425000元。

这一成绩与屯昌小额信贷部的支持密不可分。“每年的八九月都是槟榔种植户资金短缺的时候,要加工槟榔,还要对外销售。”程煌说:“以前也找过别的银行贷款,材料交上去了,名字也签了,望眼欲穿也等不到钱。”无奈之下,程煌曾借过高利贷。

2009年7月的一天,县农信社信贷技术员梁其聪来到程煌所在的东岭村,对大伙说,只要村民自愿找到五户联保并参加培训,5天就可以拿到5000至两万元的贷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贷了第一笔款”,程煌说,“那时候,梁其聪顶着烈日挨家挨户讲解。只需要5个妇女联保,再培训五天,第六天我就拿到钱了。门槛很低,无抵押无担保。那笔钱真是一根救命草!”记者跟随程煌来到合作社旁边的槟榔加工厂,槟榔墨绿的光色映在程煌喜悦的脸上。

6年来,由于信用记录良好,从第一次的5000元,到后来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担保每年贷款50000元,程煌攻击个人小额贷款25万余元。

6年来,不顾风吹日晒。只要客户一个电话,梁其聪就蹬着自行车来到村民家里答疑解惑。

“不仅要给农民放款,还要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这样良性循环,才能保农民还款。”梁其聪一边帮客户筛捡着地下半加工好的槟榔一边说:“农民是最有诚信的,我们服务好了,他们好好还款,我们工作会顺利不少,为他们服务就是在帮助自己。”

“我是农民的子女,要为农民做好事”。吴清川是屯昌县农信社小额贷款的信贷员,2010年加入信贷技术员行列。当记者问起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时,腼腆的农村女孩说出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原因。

2008年,家住枫木镇的吴清川正在长沙某大学念大三,巨额的学费给她贫困的家庭无疑雪上加霜,20岁女孩只想着快点毕业为家人分忧。一天,母亲林桂美来了电话,告诉她海南省农信社小额贷款项目已经开始在她的家乡屯昌县枫木镇进行试点,符合条件的农户可以无抵押,无担保的享受到贷款。林桂美成功贷款4000元投入到苦瓜种植。几年过去了,吴清川家的苦瓜种植年年大丰收。2010年,吴清川带着一颗对小额信贷员们感恩的心,也带着全家人的支持毅然参加了海南省农信社的招聘考核,顺利成为这支青年骨干团队的一员。吴清川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专业的信贷知识,给农户们讲解了个人小额贷款“支农”、“惠农”的政策,用自家的事实,消除了农户们对小额信贷消极错误的认识。母亲林桂美,更是全力支持着女儿的工作,走访相邻,宣传到家。

一路走来,从青涩的大学生蜕变成一名优秀的小额信贷员,吴清川的付出得到了客户的肯定,这也更加坚定了她“争先赶超拼业绩,不等不靠凭自己”的工作态度。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