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税通”的倍增效应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4-01-13 09:20:32

原标题:“银税通”的倍增效应

成都文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最近刚刚获得成都银行的一笔200万元的贷款授信额度,利率仅为10%。更重要的是该公司没有提交任何抵押物或担保凭证,仅仅凭借的是近两年在锦江区地方税务局的纳税记录以及常规的公司及个人身份证明,在接受了成都银行信贷部工作人员近40分钟的电话访问后,200万元的信用额度就审批通过了,整个过程没有超过五天。

“在信用贷款里这样的利率的确是非常低的了,而且这种模式非常适合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文创公司总经理卢勇表示。

卢勇所说的这种贷款模式,就是成都地税和成都银行刚刚在上月底推出的“银税通”,目前在锦江区地方税务局进行首轮试点。企业只需提供最近两年的纳税金额凭证,就能获得成都银行“银税通”最高200万元的信用贷款,贷款利率10%~16%,无抵押无担保,无额外费用。所有在锦江区地方税务局连续纳税两年以上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可向成都银行望江支行提出申请。

“将纳税记录作为授信依据,这在四川地区尚属首次。”成都银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罗建平介绍说。

没有抵押担保也能贷款

作为“银税通”启动以来的最大一笔贷款额度获得企业,成都文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西南地区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以工业设计、动漫娱乐、平面设计等文化创意企业为主,现已聚集国内工业设计巨头、本土知名数字娱乐、平面设计企业入驻,“我们是希望以一流企业集群之势,引领西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回忆公司的成长起步之路,卢勇坦言困难重重,“最大的困难就是向银行贷款,传统贷款需要的抵押物我们很难提供。要运营一个文化产业园区,从旧厂房改造到扩大园区容量到配套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升级。为了培育扶植园区小的文化企业,发挥园区的产业集群效益,我们还需要举办各种对接会、文化节,这些无一不需要资金。”

2013年11月,当卢勇得知“银税通”这款信用贷款产品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递交了材料,没过两天就接到审批中心电话,“我记得十分清楚,这个电话打了整整40分钟,对方问的问题很详细很专业,是我历次贷款以来电话审核得最久的一次。”卢勇向记者表示,“银税通贷款模式的思路非常值得肯定,它很适合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这样的贷款模式完全可以向园区内所有的文化创意企业推广。”

引导企业积极诚信纳税

如何将贷款政策向小微企业倾斜一直是当前金融监管部门关心的焦点问题。由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起步时间短、经营规模小、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物、抗风险能力弱等“先天不足”的情形,加之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和金融体制不够健全,中小微企业往往由于资金链的紧张,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加快周转。尽管各地商业银行出台许多优惠政策,但小微企业融资难仍然是个不争的事实。

据了解,全国目前中小微企业超过1千万家,个体工商户4千万家,他们当中许多都有着良好的纳税记录。“银税通”恰恰是利用地税部门提供的最权威信用凭证,以纳税人在税务机关的纳税记录作为授信依据,用评分卡模式审批的小额信用贷款产品。由于该贷款可随借随还,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比较灵活,大大减少了融资成本。至于如何申请,成都银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罗建平表示,申请者只需要向银行提交申请,并授权银行查询其纳税记录即可,目前可以做到“一天审批、三天放款”,且无任何利息之外的费用。

作为首轮试点参与单位,锦江区地方税务局在“银税通”产品的开发和后期业务操作中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据锦江区地方税务局负责人介绍,“银税通”产品的出台,很好地将纳税信用的效用最大化,给予诚信纳税的企业正确和积极的导向。

政企联手金融惠及小微

据介绍,纳税信用作为一种比较权威的信用凭证,在购买商品房、旅游出国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据锦江区地方税务局负责人介绍,“银税通”的推出,将成为搭建银行和企业的沟通交流平台,解决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将纳税记录转换成企业新的征信记录,帮助中小企业更便捷更经济的进行融资。接下来,锦江区地方税务局将和银行一起深入地推进试点工作,开放纳税渠道宣传推广“银税通”,让这项惠民的金融产品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我们一直在探索扩大纳税信用的效用。”成都地税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在一次成都地税领导与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对接的过程中,双方就以纳税记录为依据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的想法达成了共识。

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联合市地税局将该业务在全市范围推广,惠及更多小微企业。同时,该行也将积极为小微客户“量体裁衣”,打造更丰富的创新性金融产品,满足广大小微企业主的切实需求,践行“小微企业伙伴银行”的服务宗旨。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