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助打“特色牌”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4-01-08 17:18:34

原标题:“小贷”助打“特色牌”

“是小额担保贷款使我们靠特色产业由穷变富!”笔者在地处凤县最偏远的留凤关镇苇子坪村村民熊焱家现场调研时,主人一见面就发自肺腑地对我们说道。

凤县地处陕西秦岭腹地,全县3187平方公里,约11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7.6万人,既是一山大沟深、个人口散居的西部山区县,又有着中国南北地域“界碑”之称,得天独厚的“小气侯”使凤县盛产花椒、党参、麝香、大鲵等诸多名优土特产品。近些年,凤县根据县情,将发展花椒、药材等特色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之一。苇子坪村曾是全镇乃至全县最穷的村。熊焱因为家庭穷困,初中毕业就选择外出打工,后又因父母体弱多病,只有放弃外出打工,由于贫困,直到30岁还是独身。1998年,村委会主任吴明德听说外地有人探索成功猪苓野生变家种技术,便决计与熊焱一起搞猪苓野生变家种试验,经过几年在山坡林间的半野生试验,终于获得成功。2005年,在县政府和农行18万贴息贷款的支持下,吴明德、支书李建民和熊焱等5户村民开始大田猪苓种植,3年后,不到3000斤的种子换来了4吨多的收成。这一成功使村民受到极大鼓舞。熊焱告诉我们,2008年,他和村上的28户猪苓种植户,又靠农信社送上门的3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和众多部门,不断为发展壮大这一产业提供贴心地服务和不断输送“小贷血液”,使苇子坪村种植猪苓的农户发展到目前的90%。

在凤县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中,凤县农信社和劳动就业局班子成员,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包扶村的苇子坪村,询问村民的生活和脱困致富的措施实施情况,帮助村组和农户修订长远的致富计划。并分头遍访客户,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和为他们办实事,使特色产业进一步得到发展。去年苇子坪村仅猪苓销售收入就达60余万元,全村育核桃、白果、雪松等苗木180余亩,又有大鲵、林麝等特种养殖户,先后注册成立了森源核桃苗木和中药材2个专业合作社。熊焱不仅靠种植猪苓收入年年递增,并取妻生子,家里小车、家电等应有尽有。仅去年,熊焱销售猪苓一项就收入18万多元,还养殖大鲵50余尾,育苗木6亩,被县农信社和劳动就业等部门推荐到县内多个镇、村传经送宝。

凤县人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和农业、劳动就业等部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为契机,开展下乡走访调研和服务活动,尤其是针对4月全县出现的霜冻灾害,造成特色主导产业花椒几乎绝收这一实际,因镇因村制宜,择优扶持绿色疏菜、药材等种植业,林麝、娃娃鱼等特种养殖业为特色的农业项目,特意推出了农户中药材种植贷款管理办法,用于猪苓、柴胡、天麻等中药材种植所需资金的信用贷款,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户的贷款需求。

截止2013年底,凤县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67218万元,较年初增加3793万元,存贷比62.36%,各项贷款占全县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60.66%。涉农贷款余额65560万元,较年初增加了4335万元,贷款发放再次占居山区凤县的“主导地位”。如今,凤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花椒之乡”称号,被列为“国家级秦艽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陕南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县”等,林麝养殖规模居西北地区首位,农业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钱袋子”。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