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角力社区银行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3-12-23 14:28:52

原标题:银行业角力社区银行

民生银行社区银行的远大战略刚起步,就被监管层强力遏止,着实令人同情。

在营业网点相对不足,约束银行负债业务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纷纷发展社区银行,社区银行的发展弥补了营业网点上的不足,同时使中小商业银行轻资产化,降低成本支出。

回过头看,中国社区银行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银行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形态,在2013年12月11日之前,一直没有规范性的监管文件去设规定则。另一方面,也没有国外的可供借鉴的依据,美国社区银行是相对独立的机构,与国内银行牌照严格管理的背景不太相同。

据报道,银监会12月11日发文整顿此前部分股份制银行大批量开设社区银行的做法,文件为《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中小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的通知》的277号文。

从内容上看,277号文是第一个针对银行开设社区银行网点的严格的规范性文件,正式界定清楚了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并且从“普惠金融”的角度来推动面向社区居民的社区支行、面向众多小微企业的小微支行这种新型业务模式的发展。

277号文威力

总体而言,277号文以规范发展名义变相抬高了社区银行的设立门槛,无论从设立主体的资质,还是名称、形式、业务范围,都做了严格界定,基本上按照银行设立支行的标准来对待。

而从银行发展社区银行的初衷来看,当初设立社区银行便带有创新的性质,否则表现最为积极的民生银行也不会高调提出“三年设立1万家社区银行”的目标,这基本上是靠常规动作无法完成的任务。

现在,创新之路基本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尤其是对社区银行实行两种模式,排除任何第三种模式,以及设立层层审批制的规定,不仅大大增加了设立成本,还一下子把社区银行从创新模式拉回到常规模式。

277号文具体规定如下:社区银行分“有人”和“无人”两种模式,而不是此前业内普遍流传的“三分类”。其中“有人”网点必须持牌,“无人”则必须自助,不存在中间形态。社区支行是非现金网点,其中工作人员必须为银行的正式员工。

起源自美国的社区银行,其主要特点在于以零售服务为主,包括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消费贷款、楼宇按揭,同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往往积极开发多元化的服务,社区银行具有规模小、成本低、定位于明细客户、精准营销等特点。中国的社区银行首要的意义在于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社区银行将有助于现有商业银行快速低成本扩张,以及获取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弥补负债端的不足。

从此角度看,社区银行是多数股份制银行2013年布局的重点,其中民生银行甚至将社区银行的发展定名为小区金融,并上升到与之前的小微金融业务并列为公司的“两小战略”,且计划在年内铺设3000家社区金融网点,在三年内达到上万家网点。

或许是这种过于高调的行为招致监管层的严厉叫停。和社区银行被叫停相反的是,自2011年城商行异地扩张被叫停后,一些城商行转而以设立“工作室”的名义在各地开展诸如理财业务、国际业务等,变相在异地开展相关业务。银监会并未发文进行所谓的“规范发展”两者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城商行的上述业务扩张行为比较低调,不但未有任何宣传,甚至都很少见诸报端。

不过,以乐观视角看,277号文主要的用意并不是叫停社区银行的设置,而是希望社区银行能在规范中发展,不过民生银行之前在社区金融规划上的做法,比如通过派遣制员工实现成本节约、短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大批量设立网点的做法可能与277号文的规定相背离,民生银行的社区金融模式面临规范的压力,整体发展速度可能会在短期内放缓。

2013年,民生银行在社区银行的发展上有相应的规划和业务形态的设计,而277号文监管规则同其规划基本相左,使其需要在业务规划上短期内做出较大的调整,沉淀成本较大,短期内对业绩偏负面。

但是中长期来看,社区银行的两种形态对民生非常有利,弥补存款,增加小微企业信贷,同时降低发放小微企业信贷的物理成本等。

富国模式不可行

社区银行的将从增加存款、提高贷款定价、增加渠道三个方向为银行贡献利润。一般而言,其存款成本相对较低,而贷款定价相对较高,这可贡献净息差(NIM)的提高。从国外案例来看,富国银行就是起步于社区银行,专注于小微企业信贷,这种业务模式能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对银行NIM的冲击。在美国利率市场化期间,富国银行的净息差保持稳定,ROA和ROE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

但富国银行的成功模式能在中国复制吗?

社区银行起源于美国,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社区银行已形成了成熟的运作模式,成为中小银行发展的成功典范,而准确的市场定位是美国社区银行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社区银行以中小企业、社区居民和农户为主要客户,凭借其深厚的信息积累和优良的服务,通过简便的手续和快速的资金周转,用少量资金解决客户之急需,因此深受美国中小企业的欢迎。

统计表明,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多数集中于中型企业,对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贷款主要是由社区银行来满足。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共存共荣关系,社区银行的存在和发展成为中小企业能否顺利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外部资金的重要条件,而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也是支撑社区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的重要支柱。

美国社区银行多为州立银行,是为州及更小范围的地方经济服务的。社区银行将从该地区吸收的存款又投回到该地区,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效防止了基层金融的空洞化,因此也比大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

2004年,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网站公布:美国社区银行的网点分布从城乡分布看,有54%分布在农村,26%分布在城市的郊区,17%分布在城市。从地域分布看,44%分布在中部,25%分布在东南部,18%分布在西南部,9%分布在东北部,4%分布在西北部。从根本上说,社区银行的分布是由不同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决定的,社区银行以特定区域为自己的竞争地,服务地方经济,而地方中小企业及农户的发展是社区银行生存的基础。

而且,最重要一点是,美国社区银行是针对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鉴于自身的资金规模,社区银行以向客户提供零售服务为主,包括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较低收费的支票和投资产品、不同种类的楼宇按揭和消费者贷款产品,较低费用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服务,以及自动提款机和电子银行等服务。同时,社区银行十分注重业务创新,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由过去单纯经营存贷款业务转为多元化经营,积极开发信托、保险、证券、咨询等新业务,以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

分析美国社区银行市场定位后可发现,美国社区银行采取的是典型的差异型战略,即在客户的选择、竞争地的确定以及业务选择上,与大银行形成一种互补之势。这种市场补缺和避强竞争的市场定位战略,使中小银行的市场业务准入不会而临大银行的强烈阻碍,从而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反观中国社区银行的起步,市场定位、客户定位和产品定位均不明确,盈利模式也不明确,一开始就提出高调的铺点计划,反而给市场一种跑马圈地,先抢市场再说的误解。于是我们看到,在民生大张旗鼓推进社区银行扩张后,兴业、光大、浦发、中信也都有搞金融便利店的计划。

从目前一些银行设立的初衷看,中国社区银行的定位基本为社区支行、小微支行,还是在分行管理下的一种新型网点延伸业态,本质上是分支机构扩张,这也让银监部门很容易将其纳入监管范畴并迅速发文规范。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业态的发展可提高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的能力,对中小银行偏正面。

但是短期内这种效果不会显现出来,只有在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达到一定的数量级以后,社区银行对行业的贡献才能够显现。而且,单个网点成本50万元,面对的却是一个存款有限的块状市场,如果任其全面开花,风险是否可控,管理层不得不掂量。

再把社区银行这件事放到大的背景下看,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管理层对金融创新的鼓励重点似乎放在电子银行、网络金融等虚拟形态上,实体方面的创新仍以谨慎的态度待之。余额宝的成功逆袭和监管层的一路绿灯可为先例。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