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让产业转型成真

来源:金鼎黄金时间:2013-12-09 09:44:09

原标题:绿色信贷让产业转型成真

“是在转型,还是在给自己挖坑?”从传统机场照明设施安装转向照明节能改造,积极转型中的北京世纪竹邦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步步艰难,因融资难“腹背受敌”。窘困之下,负责人冯亚林不禁踌躇。

贷不来款?贷款周期长?这些问题都通过“风险分担”的方式找到了出路。2013年北京市金融的改革与创新,让这个曾经一度陷入低谷的公司如逢“甘雨”,转型两年后就迎来营收突破千万的“好势头”。

而在此背后,是北京银行业整体衡量体系的变化—优先扶持绿色行业,落后产能即使回报再高也不放贷。这是一条“绿色信贷”的道路,更多优质企业得以脱颖而出。

贷不来款,转型遭遇“创业低谷”

邮箱里,四五个跟着自己打拼了小十年的项目经理寄来了辞职信;一旁的财务报表上,职工2个月的工资还是一个个空格;烟灰缸里,厚厚的烟蒂堆积在一起……去年7月盛夏,有着10年资历的“创业老兵”冯亚林正经历着公司转型的艰难“阵痛”。

就在当天下午的公司例会上,面对合伙人提出的“接些以前老活”的提议,“我承认我们在冒险,风险我来担!”掷下一句“军令状”,冯亚林没有一丝犹豫地投了反对票。

2003年从一家民航公司辞职,拉上几个同伴成立世纪竹邦公司,冯亚林做起了给机场安装照明设施的生意。

飞行区里的照明灯具需要民航的专业许可,安检区内的灯光照明要更明亮,候机区里商业区的灯光得让旅客感到舒适……看上去只是简单的“装灯泡”,实际上整个机场的照明系统需要上百种不同型号的灯具。正逢国内机场高速建设期,10年里冯亚林带着他的团队包揽了首都机场在内的全国20多家机场的照明灯安装工程。

到了2011年,公司规模虽说还算不上大,但也有了40多人,每年有着稳定的收入来源。不过从当年年初开始,公司连续两次在竞标中败北,冯亚林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以前只要价格合理,就能轻松竞到项目。现在项目少了,竞争越来越大了!”

就在这一年的5月,一个老项目的“返工”给了冯亚林一条新思路。那是公司在2008年为太原机场候机楼大厅安装的照明系统。“怎么灯坏得那么频繁?”机场的一通电话让他们重回当年的施工地。

对整个5万平方米的候机楼大厅进行“地毯式搜捕”后,冯亚林他们得出了一个有些吃惊的答案:原先公司只负责装灯,电网系统由机场自己负责,供电系统本身的杂质太多影响了电路供应,而3年前安装的大量金卤灯也造成了能源浪费,候机厅每年电费就高达33万元。

“不如试试"合同能源管理"的路子。”找到了症结,冯亚林却想得更远,“用LED灯替代金卤灯,再对线路进行优化,就能省下一大笔能耗,这是公司的一个新出路。”

合同能源管理是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被引进国内的一种商业模式。以太原机场项目为例,世纪竹邦负责节能改造项目的前期投入、方案设计、实施和8年维护,同时承诺节能率不低于50%。作为客户,太原机场则只需要将每月省下来的电费作为报酬支付给世纪竹邦。

改造后,候机厅总体能耗从每小时123千瓦减成54千瓦、每年节约电费13.14万元……世纪竹邦收获了转型中的第一桶金。

一炮打响,却并没带来后续的一路顺利。

160万、300万、500万……接手的节能改造项目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公司前期一次性的项目支出同样越来越大。尽管国家对节能服务行业有税收、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融资却仍成了拦路虎。

“有固定资产吗?”

“办公楼是租的,有些桌椅、电脑……”

和不少银行的面谈往往止于这两句话。为了成功贷第一笔60万元贷款,冯亚林抵押了自己名下的房子。

时间在2012年的夏天变得胶着。传统项目渐渐没了收益、新项目没有资金进行不下去。一个月时间里,公司员工只剩下不到一半,发不出工资、交不起房租……

十字路口,困惑声四起。

一份“半成功”贷款引发产品创新

“老冯,几家银行在顺义要开个‘绿色信贷’宣讲会。”2012年10月份,收到朋友短信的冯亚林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宣讲会后拦住了北京银行中小企业事业部项目经理王伟。

没等王伟开口,冯亚林就自报家门:小微企业、没固定资产、刚做了两笔节能改造项目。这份单薄的“履历”却立马得到了回应,“您别急,我们去您公司了解下情况。”

做好的太原机场项目远在千里之外,怎么让银行看见成效?在东四环泰嘉国际大厦15层的一间办公室里,冯亚林用电脑上的一套远程管理系统展示了对太原机场所有灯具的实时监测。“六层保安办公区,改造前一天耗电25.2度,昨天一天使用11.8度……”“我们按照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对每个楼层的照明情况进行采集,汇聚到后方的电脑上,实时调节。”

前期一下子要投入那么多钱,怎么偿还?节能改造的对象如果突然垮了怎么办?面对这个新兴的商业模式,冯亚林用扎实的案例素材、节能成效一一打消了王伟的顾虑。

针对中小企业的“绿色信贷”需求,北京银行自2011年起开发出了专门的“节能减排贷款”,企业可以通过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债券融资等一系列“轻资产抵押”的方式来获得贷款。

“咱们可以试试未来收益权抵押的法子,企业不用拿固定资产抵押,只要出示未来几年内收入能偿还贷款的证据。”项目经理开始跟着世纪竹邦的团队做调研,一步步论证今后几年的收入能够超过贷款的本息……眼看有了眉目,事情却再度遭遇波折。

这时,公司的第三单活——世纪竹邦和首创集团一直在洽谈中的京通路项目改造比预想中提早获批。开工时间一天天临近,可银行的调研还在按部就班进行,少说还要两三个月。

眼看着要误事,由中关村管委会牵头、一笔北京首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2年期300万元担保额度及时解了围。

冯亚林没有想到,自己这次“半成功”的贷款经历,却在北京银行内引发了新一轮对现有金融产品的创新。

“风险分担”,这个国际上已较成熟的融资模式进入了专项小组的讨论话题。“引入国际金融公司的合作,双方在项目贷款过程中各自分担50%的风险,就可以极大加快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的贷款进程。”北京银行中小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章志勇说。

奔着这个目标,今年3月北京银行顺利和世界银行签订了首个中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风险分担协议,双方的业务合作额度为8.8亿元,而贷款的重点对象就是从事节能减排行业的中小企业。

营收超千万,重获底气

这次,冯亚林成了真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向银行提出申请贷款到批贷,还不到2个月时间,今年8月2日,世纪竹邦获得北京银行中关村支行发放的首笔世行参与的“中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项目贷款”456万元,期限3年。这时距离公司承接的成都双流机场飞行区外29栋建筑、3座候机楼的照明节能改造开工还有充裕的准备期。

如今,成都双流机场的一期改造已经完成。货库里,传统白炽灯被替换为一盏盏洁白的LED节能灯;露天的路灯上安装上了只有手机大小的“光感仪”,能够自动识别阴雨天等特殊天气来调节亮度;29栋建筑里173个计量点平均每一分钟更新一次,精确到每一层楼的用电情况……每个月,省下来的近3万元电费都会进入世纪竹邦的账户。

“今年我们预计完成5000万的合同目标额,营收超过1000万!”有了底气,冯亚林琢磨着把照明节能改造的生意做到机场之外。“现在我们在新疆等地做了一些道路的节能改造,未来北京市区的路灯、高速路都将是我们的目标!”

前期资金投入大、融资难曾困扰了不少节能服务企业,而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的助力正在消融难题。冯亚林说道,去年年初中关村的一份调研抽取了100家做合同能源管理的中小企业,结果发现不到10%在做“老本行”。“今年大家一聚头,发现日子都好过啦!”

北京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北京银行共为205户中小环保企业提供绿色信贷服务,累计审批贷款金额70亿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