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钢铁落后产能需防信贷输血
原标题:淘汰钢铁落后产能需防信贷输血
中国的钢铁产量早已达到世界第一,2012年底,国内钢铁实际综合产能约9.76亿吨。然而我们并不感到有多少自豪。因为去年中国粗钢产量7.31亿吨,产能利用率只有74.9%。
近年来中国钢铁业的吨钢利润一降再降,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以2006年至2012年为例,7年累计减少的粗钢产能为7600万吨。
更要命的是,在这期间国内累计新增的粗钢产量产能达到4.4亿吨。根据中钢协的调研,目前在建产能规模依然很高,今后三年分别新增1.1亿吨的炼铁产能和1.3亿吨的炼钢产能。新增加的粗钢产能是已淘汰掉产能的近6倍。
这在市场经济中照理是说不通的,尤其是在今年宏观调控层收紧信贷、收紧流动性,市面出现“钱荒”的情况下,那些效益极低或者严重亏损的钢铁企业生存尚且困难,遑论还要扩张?
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按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实现的。能够实现自己想法的必定是自身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可到了现阶段,各地现存的钢铁企业几乎都有能力生存下去,让人难以理解。
个中原因十分简单,现存的钢铁企业大多体量庞大,不仅贡献了当地巨大的GDP总量,还贡献大量的税收,另外还能解决就业压力,各地都有做大做强钢铁产业的强烈愿望。可在目前钢铁行业不景气、市面银根偏紧的情况下,效益低下的钢铁企业不要说扩张就是生存下去,也非得依靠银行支撑。
现在,要淘汰中国钢铁业的落后产能,需要防止重蹈行政干预的老路。钢铁行业是一个行政管制失灵的案例,行政管制不但没有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目的,反而制造了更大的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还是要靠市场规律,要防止行政干预银行继续替严重亏损钢企输血,同时,地方政府也应承担起兜底责任,应对钢企破产带来的就业等冲击。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