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价值:揭2013年黄金价格暴跌背后不可告人内幕
原标题:黄金的价值:揭2013年黄金价格暴跌背后不可告人内幕
黄金成为“融资工具”
从2012年10月开始,有50亿-70亿美元的资金,从大宗商品中撤出。它们大多进入日本股市,乃至美国股市。
其实,即使没有“黑手”,许多市场人士也早已预料到金价下跌的到来。
事实上,经验丰富的投资客早已掌握金价涨落的规律,宏观的影响因素包括美元的强弱、石油价格的高低、国际局势的变化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元,美元强则金价弱,美元弱则黄金强,这几乎是过去的一条铁律。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推行的第一轮及第二轮美元量化宽松政策(QE1、QE2),的确导致了美元的贬值。关于QE3,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数次暗示会继续推行,不过2013年3月的美联储议息纪要显示,QE3或许会放缓。
同时,部分投资者还认为,2013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这都成为了美元走强的背后因素。
此外,“黑田效应”(指日本新上任的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市场普遍预计其将推动日本的货币宽松政策),也是近期流行的一种重要新解。
付鹏即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日元自2012年10月以来的持续贬值,导致了黄金的基本属性已由“投资工具”变为了“融资工具”。这是本轮黄金价格暴跌的真正背后原因。
日本央行从2012年10月,逐步推行日元量化宽松政策;而黄金的价格曲线图清楚显示,金价从2012年10月8日的1777美元位置,开始快速回落。两者正相关。(人为操纵暴跌嫌疑犯浮出水面)
一般认为,货币宽松、贬值,会造成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攀升,为什么日元贬值却导致相反的结果?
付鹏解释称,日本的量化宽松,导致其国内诸如股市等风险资产的投资预期收益快速上升,同时美国股市也在快速走高,这些的预期收益率已经高于黄金,也高于其他大宗商品。于是,包括黄金在内的大宗商品被拆解卖出,获得的资金再投入股市等高回报交易中去。在过去半年,日元大规模贬值超过30%,日本股市上涨幅度超过40%,这种投资回报率,使得其他投资,相形见绌。
通过统计包括黄金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持仓情况,可以看出,从2012年10月开始,有50亿-70亿美元的资金,从大宗商品中撤出。它们大多进入了日本股市,甚至美国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向银行拆借黄金的利率,要比货币信贷更低。在国际上,美元的融资成本一般是liBOR(伦敦同业间拆借利率)+80个基点,黄金的租赁利率则要小于liBOR。在国内,工商银行的黄金租赁年利率是4%,而一年期货币贷款的基准利率是6%。
在这种情况下,黄金更容易地成为了一种低廉的“融资工具”。
金价下一步
中国人对首饰及金条、金币的爱好,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民族。
2013年4月16日之后,黄金价格延续了缓慢回升的态势,4月22日已收盘于1421.2美元;其间曾摸高至1438.8美元,相较于1321.50美元的本轮最低点,累计回升了8.88%。
但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如何,多空双方辩论激烈。看空的一方包括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这样全球最著名的投资人,也包括瑞信、美林这样最大的几家金融机构。看多的群体中,也有鲍尔森、格罗斯等声名赫赫的大佬。
曾准确预测1987年美国股灾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末日博士”麦嘉华(Marc Faber),也认为黄金牛市并未结束。他还有个有趣的观点,即使对比“名义价格”的最高点(黄金在2011年9月6日,达到1923.20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当然这只是一个未经过通货膨胀因素调整的“名义价格”),目前的黄金价格跌幅,也不及苹果公司股价苹果的股价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跌幅超过40%。
徐汉京的观点介乎其中,他认为,考虑到美元的利息仍然处于负区间,金价不会继续跌下去,应该在1450美元至1550之间美元比较正常。不过,近期内,金价难以回升至这一区间,还有向下打压的可能。
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炳南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认为金价长期向好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世界黄金协会也认为,强劲的需求和短缺的供给,将驱动金价长期看好。
2012年,全球黄金需求量为4406吨,同比下降约4%。而同期中国内地黄金消费量达到832.18吨,增长9.35%。
在世界黄金协会的“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数据显示,首饰用金,一直是黄金需求的最大头,2012年占到了总额的43%;金条、硬币,占29%;各国中央银行购金约为12%;工业用黄金10%;黄金ETF基金为6%。
而中国黄金协会的数据则表明:2012年,中国首饰用金占到了60.41%,金条、金币占31.88%;工业用金占5.87%;其他用途的黄金占1.84%。
显然,中国人对首饰及金条、金币的爱好,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民族。作为印证的是,本轮金价暴跌引发的抢购狂潮,还在中国各个城市里继续。
金矿生死线
“挖金矿”依然是赚钱的好买卖。
判断金价的未来走势,供给方黄金生产者的因素,或许同样重要。黄金供给的三大来源是:矿产金、加工回收金及央行出售金。
其中矿产金一直是最大头,2012年,矿产金在全球格局中占到了约70%。在中国,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矿产金341.8吨,占到全年黄金产量的84.79%。同时,中国连续六年都是世界第一大黄金生产国。
金价下跌,毫无疑问将压缩金矿企业的利润。金价的下跌会触及它们的成本“生死线”,从而导致减产乃至关闭矿井么?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金价低于300美元时,类似事件曾经上演。(下周黄金价格将走向何方)
早在2012年5月,世界黄金协会首席执行官Aram Shishmanian就表示,黄金矿产商当时生存的底线是金价1300美元/盎司。而高盛在2013年4月列举了25家国际黄金公司总现金成本曲线图,得出的结论是黄金价格保持在1150美元/盎司的水准,将是支持这一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价位。
不过,高盛的报告中没有统计中国黄金企业的数据,也没有包括巴里克(Barrick)、纽蒙特公司(Newmont)的情况这两者分别是当今世界第一、第二大黄金企业。
巴里克公司的年报显示:2012年,其黄金产量为742.1万盎司,即230.82吨。2012年,公司每盎司黄金的总现金成本为945美元;在2011年、2010年,分别为752美元、649美元。
纽蒙特公司在2012年生产了558.3万盎司黄金,即约为173.65吨,其披露的数据为销售成本,每盎司黄金为677美元。
中国最大的黄金企业之一紫金矿业的公告显示,2012年生产了32.075吨矿产金,销售成本为120.82元/克,大体相当于600美元/盎司,毛利率达到63.05%;如果剔除2012年并购的澳洲诺顿金矿项目,销售成本下降至109元/克,毛利率提高66.7%。
紫金矿业董秘郑于强告诉南方周末,其矿产金成本相对较低的原因,除人工成本等原因外,也有另一个原因:紫金矿业公司的金矿多处于“露天开采”阶段,而世界巨头们的矿山不少是在一两千米的地下开采。
郑于强表示,“至少5-6年的时间里,只要国际金价不下滑太多,紫金仍能保持较好的毛利率。”
上市公司中金黄金的2012年年报,要迟至2013年4月26日才能公布。4月22日,其副总裁兼董秘李跃清告诉南方周末,该公司在2011年里矿产金为22.54吨,每克黄金的“完全成本”(总成本)在190元人民币左右。按当前汇率折算,这大致相当于946美元/盎司。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至少国内外的巨头们,还不用担心“亏损”的问题,“挖金矿”依然是赚钱的好买卖。
不过付鹏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里,金矿的开采成本因素,只能作为金价的参考因素,更多是被其他金融因素所推动。类似的情况,在铝、锌等领域也发生过。截至目前,铝的价格仍然低于成本,而锌则在成本线附近徘徊。